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大學國文:閱讀與寫作(二)
College Chinese: Reading and Writing (II)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林孜曄 
課號
CHIN8017 
課程識別碼
101 80230 
班次
03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普402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18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2CHIN8017_03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以自然書寫為主題,以現代散文為教材,引導學生透過深入閱讀文本的過程,以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自然書寫作品。
書寫自然必須奠基於創作者以經歷積累而成的自然體驗,這樣的體驗是作者透過身體感知、想像與自然場所相互交織、滲透而成的世界,其中有著因大自然帶給身心體質的轉化,亦來自於哲學與科普知識的涵養而開啟了另一種感知自然的思維。因此,本門課會要求學生於課後時間,自行設定探訪的景點,多次進行自然探查體驗,以完成創作。
書寫自然必須透過閱讀與分析前人作品中描寫、敘事、說明、議論、結構技巧與論證邏輯,以轉化成自己的寫作能力,是以本門課會透過不同單元的課前作業,訓練學生對文本解析的敏銳度,進而在課堂上透過討論深化學生分析文本的能力。 

課程目標
1.通過經典、代表性文本的精讀、解析及詮釋,使學生熟悉人文思維,了解人文精神與傳統在現代社會的重要。
2.透過充分討論與系統性的寫作練習,增進學生思考及語文表達能力。
3.培養學生對一己生命的感知、反思,進而自覺其生命的價值與意義。
4.訓練學生邏輯推理、敘事分析的基本技能,對知識、學術、日常寫作具備論述和思辨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每週皆有指定閱讀項目,請於課前完成預習,上課時將進行分組討論。
二、三次課堂作業,根據作業要求,進行文本分析或書寫創作。一次課堂上台報告,自行擇定自然事物、景觀作為探查的對象來報告。
三、自然寫作,請同學自行設定創作主題,規劃探訪自然的路線,於課後進行多次自然體驗與觀察,再將體驗寫成文章,總共要完成三篇短篇散文(各篇字數約1000),或改寫成一篇長篇散文(約3000字)。課程會在期初、期中、期末各安排一次的課堂時間,逐步和同學們討論計劃與創作中的作品,要求同學根據建議修改作品,最後於期末上台報告時,展示和說明所完成的創作成果。
四、每週都會點名,缺課會影響平時成績。一學期缺課堂數超過四次者,不予及格成績,或請辦理停修。
五、課堂作業、課堂報告、三篇散文須按時完成,遲交超過一週以上,作業一次扣一級分。
六、作業抄襲,該次作業以零分計算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每週課後時間。 
指定閱讀
指定閱讀:請參見各週課程進度。
 
參考書目
參考書目:
(一)導論
劉承慧、王萬儀主編:《大學中文教程:學院報告寫作》,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,2010。
黃冠閔,〈風景的建制及其問題〉,《中正漢學研究》第24期(2014.12)。
鞠熙,〈藝術化的風土與人化的自然──反思法國人文景觀學〉,《民族文學研究》2011年第3期(2011.6)。
劉克襄:《北台灣自然旅遊指南》,臺中:晨星出版社,2000。
劉克襄:《安靜的遊蕩:劉克襄旅記》,臺北: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,2001。
(二)山水與身體感知
[法]斐德利克‧葛霍著,徐麗松譯:《走路,也是一種哲學》,新北:八旗文化,2015。
[法]加斯東‧巴舍拉著,龔卓軍、王靜慧譯:《空間詩學》,臺北:張老師文化,2003。
[德]格諾特‧波墨著,賈紅雨譯:《氣氛美學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8。
陳列:《地上歲月》,臺北:聯合文學出版社,1994。
陳列:《永遠的山》,臺北:印刻出版社,2013。
劉宸君:《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》,臺北:春山出版,2019。
(三)敘事與結構
傑克.哈特:《敘事弧:普立茲獎評審教你寫出叫好又叫座的採訪報導》,台北:遠足文化,2018。
徐岱:《小說敘事學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10。
凌拂:《山‧城草木疏》,新北:無限出版,2012。
簡媜:《陪我散步吧》,臺北: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,2019。
馬翊航:《山地話/珊蒂化》,臺北:九歌出版社,2020。
吳明益:《蝶道》,臺北:二魚文化,2003。
吳明益:《家離水邊那麼近》,臺北:二魚文化,2007。
(四)生態觀察
[ 美 ]大衛.喬治.哈思克著,蕭寶森譯:《樹之歌: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》,臺北:商周出版,2017。
[ 美 ]羅賓‧沃爾‧基墨爾著,賴彥如譯:《三千分之一的森林》,臺北:漫遊者文化,2020。
徐仁修:《自然四記》,臺北:遠流出版社,1998。
劉克襄:《劉克襄精選集》,臺北:九歌出版社,2003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出席與發言表現 
30% 
 
2. 
三次課堂作業及一次上台報告 
40% 
 
3. 
期末成果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8  導論Ⅰ(描寫、敘事、說明、議論)
自然書寫課導論與作業說明
〈寫地方:遊記〉(《非虛構寫作》)
〈主題:作者自我檢視的七個問題〉、〈遊記:內在和外在的旅程〉、〈散文:和自己保持適當距離〉(《哈佛寫作課》)
劉克襄〈大安森林公園紀事〉、〈大安森林公園的鳥類〉 
第2週
2/25  導論Ⅱ(邏輯、推理與論辯)
黃冠閔〈風景:身體、空間、想像的交織〉
陳玉峰〈繞指柔(一)〉、〈假寐甜心〉、〈菁仔叢〉
描寫景物與心境的修辭運用:轉化、明喻、隱喻
課堂創作:身體知覺、空間與想像練習 
第3週
3/4  導論Ⅲ(文學寫作vs應用寫作)
角色與視角轉換
吳明益〈榕樹步道〉
凌拂〈斯文豪氏蛙〉
大衛.喬治.哈思克〈蝸牛〉 
第4週
3/11  山與身心轉化、地景的自然史與歷史:陳列〈我的太魯閣〉
陳黎〈太魯閣‧一九八九〉
克蘭(Mike Crang)《文化地理學》節選、伯梅「氣氛美學」
引導運用正念觀照身體、情緒及心情溫度計 
第5週
3/18  戶外教學 
第6週
3/25  自然書寫一檢討及解說
劉宸君〈稜線〉(詩)
舟山路生態池走走 
第7週
4/1  走路是一種哲學、將歷史納入地景書寫
吳明益〈步行,以及巨大的時間回聲〉(文獻歷史)、
陳列〈玉山去來〉(雲的描寫、地質史)
劉宸君〈營地生活〉(面對自然的野性、恐懼與求生) 
第8週
4/8  夜景書寫、湖的體驗、風與宇宙
王家祥〈天然林的夜晚〉、〈山谷之風〉
吳明益〈九百七十四〉(走入湖水)
斐德利克‧葛霍〈慢〉(讓風景滲透) 
第9週
4/15  自然書寫二檢討及解說
補充:吳明益〈海的聲音為什麼這麼大〉(物種想像)
 
第10週
4/22  敘事時間與文章結構(一)
自然生活者的花木體驗:凌拂〈里巷庭園〉、〈欒樹花開〉、〈木棉〉 
第11週
4/29  敘事時間與文章結構(二)
河流與創作者的生命歷程:簡媜〈散步到芒花深處〉
池水與童年成長:馬益航〈普通的池水〉 
第12週
5/6  自然書寫三檢討及解說 
第13週
5/13  敘事時間與文章結構(三)
成長儀式與物種探索的新世界:吳明益〈目睹自己的誕生〉 
第14週
5/20  自然生態觀察及省思
生物學家的自然哲學觀:大衛.喬治.哈思克〈綠梣樹〉 
第15週
5/27  期末成果報告與檢討 
第16週
6/3  端午節放假